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2012年6月,学校出于长远发展的需要,对系部专业进行调整,以原会计系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和原工商系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为基础整合成立建筑工程管理系。2020年12月出于创建江西飞行学院的需要,学校对教学机构的设置进行调整,原财贸管理系物流教研室并入建筑工程系并更名为机场学院。2025年2月机场学院更名为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简称交通学院)。

二、专业设置

交通运输与工程学院设有时空信息工程教研室、机场工程教研室、物流工程教研室以及工程管理教研室,开设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及物流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工程造价、建筑工程技术、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航空物流管理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六个专科专业。

三、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3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4%,拥有一批包括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入选者等在内的优秀师资队伍。

四、教师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主持申报的江西省教育厅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立项,并于2025年5月召开成立大会暨低空交通发展论坛。江西省教育厅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由江西飞行学院与中国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共同建设,实验室旨在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实验室将立足低空经济发展与智慧空域管理需求,聚焦低空地理信息获取与应用方法、低空航路规划与应用技术、低空生态环境评估理论与方法等核心技术攻关,以服务江西省航空产业升级和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为使命。

同时学院还拥有2个校级研究平台——绿色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航空物流研究所。绿色机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全省机场的建设、运行、维护以及绿色机场、智能机场的建设发展提供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航空物流研究所为各级政府、事业单位提供物流项目的技术咨询与服务,为航空物流关联产业链及航空物流园区规划发展提供决策数据及信息,为智慧物流及其他行业的物流系统设计与运作提供解决方案。

交通学院是江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会员单位。

近年来,学院教师取得了一批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等奖项1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论文70余篇,编写教材、出版专著10余部;获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近100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三等奖1项;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奖励30项。

学院教师在进行教学、科研的同时,还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培训等社会服务。先后参与了南昌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景德镇市景东高铁商务区及北站站前广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还建住宅综合楼等项目造价咨询服务;为中铁城建集团南昌建设有限公司、江西萍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造价培训服务;主持完成庐山西海商业街、万年县工业园生活服务配套区神农家园、吉安县庐陵公馆等各类规划设计与施工项目20余项;在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研发方面获得多项专利。

五、实训条件

学院拥有2个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和物流实验(实训)中心。

建筑工程实验(实训)中心是集建筑工程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岗位培训与鉴定、建筑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的推广应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实训)中心。中心采取分期建设方式,已投入使用的实验室有工程测绘实验室、数字测图实验室、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工程制图实训室、工程技术综合实验室、智能楼宇实验室等10间,目前建筑面积152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600余万元。

物流实验(实训)中心为江西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以“建设一流实训中心,培养一流物流人才”为宗旨,集“教学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于一体,具备生产、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等功能。物流实验实训中心现有供应链管理实验室、物流规划与设计实验室、国际联运实验室、航空冷链物流实验室、航空货运实验室、物流沙盘模拟实验室等六大实验区域,以及中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国物流学会优秀产学研基地两大服务机构。

六、校企合作

学院先后与北京航服、江西机场集团、南昌轨道交通集团、南昌市政公用集团、南昌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南昌中油燃气有限责任公司、京东物流、顺丰速运、上海优通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毕业生就业率、月收入水平、职业吻合度、学生满意度等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